根据抗原是否显示免疫原性而区分抗原
()*抗原:即免疫原。根据化学特性,免疫原性zui强的是蛋白质抗原,多糖次之;脂类和核酸如果与蛋白质及多糖形成复合物,可显示免疫原性。
(2)半抗原:因分子质量小仅具有抗体结合特异性,需和载体蛋白连接后方具有免疫原性。此时,半抗原激活B细胞,载体蛋白激活T细胞。换言之,对于半抗原―载体系统,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分别位于半抗原和载体分子。
根据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协助而区分抗原
()T细胞依赖性抗原(TD―Ag):主要是蛋白质。此类抗原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时,需有CD4Th2细胞参与。
(2)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(TI-Ag):主要是多糖和决定簇重复的线性抗原,可直接诱发B细胞分化,产生以IgM为主的抗体。
根据抗原和机体的亲缘关系而区分抗原
()异种抗原:主要指来自不同物种的蛋白质抗原。如针对人体抗原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,一旦引入人体后,既可作为抗体和相应的抗原分子起作用,也可以诱发产生抗抗体,形成人抗鼠抗体(HAMA)反应。广义而言,前面提到的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显示的PAMP也是一种异种抗原,只是此类抗原一般不与抗体等免疫产物相结合,而是启动炎症反应清除病原体。
(2)同种异体抗原:典型者如AS()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,后者是引起移植物排斥的主要因素。
(3)自身抗原:正常情况下,免疫系统不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。病理情况下,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大量激活并产生自身抗体,引起自身耐受崩溃。其中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免疫生物学现象。
(4)嗜异性抗原(heterophilicantigen):通常指人体某些组织与病原微生物特定成分之间所具有的共同抗原。如肺炎球菌与血型抗原之间、溶血性链球菌胞膜与肾小球基底膜和心肌组织之间,大肠杆菌成分与结肠膜之间可呈现交叉反应,表明存在共同的嗜异性抗原。阐明这些抗原的作用,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。